本卷为万字科普资料,非本文设定,跳过本卷不影响阅读~
武人:“威武不能屈”的勇士
所谓武人,是指以武安身立命的人,包括武将、士兵、侠士等。儒家文化中也有“威武不能屈”的内容,练武强身、抵御外侮、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,也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另外,中国还有“十八般兵器”,以及各种奇门兵器和形形色色的暗器。
古代兵器——天下谁与付吴钩
“十八般武艺”,一般指18种兵器,刀、枪、剑、戟、斧、钺、钩、叉、鞭、锏、锤、抓、镋、棍、槊、棒、拐、戈。其实,中国武术中的兵器远不止这18种,如果加上各种奇门兵器和形形色色的暗器,其总数恐不下百种,一般分为短兵器、长兵器、暗器三大类。
短兵器,是指其长度一般不超过常人的眉际,分量较轻,使用时常单手握持的兵器。最常见的短兵器是刀和剑。
刀的套路有单刀和双刀两种,均以劈砍为主。单刀要求勇猛迅疾,多有缠头撩花动作。双刀更富于观赏性,好手舞起,犹如团雪滚滚,不见人影。清乾隆初年,ah宿州人张兴德以双刀著称,当时山中多狼,张兴德便携刀三日内连杀九狼。
剑为双刃,以撩刺为主,风格轻灵潇洒。剑术也分单剑与双剑两种,以单剑为多。清咸丰年间,开封有一少妇杜宪英精于剑术,曾乘船于长江,群盗乘夜色登船抢劫,杜宪英挥剑格斗,连杀三盗。有的剑在剑柄上配有剑穗,称为“文剑”;无剑穗的剑则称为“武剑”。剑穗长者较为难练。有人又在剑穗上串有铁珠,随剑穗飞舞,可击人致伤。
长兵器,最常见的是枪、棍、大刀三种,此外还有戟、叉、镋等,在古代多用于战阵冲杀。
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
八年抗战时,重演明代抗倭的历史,中国组织了大刀队与日本刀相抗衡,写下了现代史上特殊的一页;其刃身无异厚背砍刀,柄稍长以利双手施为,柄首有环,使用起来势沉力猛,勇悍无比,日人不敢小觑,这可能也是中国传统刀械用于战争的最后一个例子了吧。
枪被誉为“百器之王”。俗语说“枪扎一条线”,要求扎出平直,即所谓“中平枪,枪中王,当中一点最难防”。枪法以拦、拿、扎为主,兼有劈、崩、挑、拨、带、拉、圈、架诸法。唐末名将王彦章擅使铁枪,人称“王铁枪”。宋代名将岳飞、杨再兴均是枪术名家。
棍是历史最悠久的长兵器,有木棍、铁棍、铜棍等。早期的棍多以枣木制成,坚实沉重;后来改用白蜡杆,柔韧轻便。棍法以威猛快速为上,多有旋扫及舞花动作,打击空间较大,故称“棍打一大片”。最为著名的棍法当属“少林棍”。
大刀是将刀身后装上长柄,又名“春秋大刀”“偃月刀”“长刀”。唐代大刀两面有刃,称为“陌刀”,当时军中专门组建有陌刀队。如今武林中所用的大刀皆是一面有刃。另有一种朴刀,其刀柄比大刀的短些,刀身窄长,也是双手使用。朴刀套路目前仍有流传。
暗器,是指那种便于在暗中实施突袭的兵器。暗器体积小,重量轻,便于携带,大多有尖有刃,可以掷出十几米乃至几十米之远,速度快,隐蔽性强,等于常规兵刃的大幅度延伸,具有较大威力。暗器主要有绳镖、流星锤、狼牙锤、龙须钩、飞爪、软鞭、锦套索、铁莲花等。
中国古代兵器特点显明,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和审美观。
止戈为武——习武就是“求道”
“止戈为武”,这是《说文解字》中对“武”的解释。武的本义是以暴止暴,以武力实现和平。中华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,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已经渗透了民族的风格、习惯、心理、感情等因素,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。
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。那时,人类已经开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为武器,同野兽进行搏斗,用以自卫和猎取生活资料。后来,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,人们为了争夺财富,制造出了更具杀伤力的武器,而且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。
殷商时期出现了矛、戈、戟、斧、钺、刀、剑等青铜武器,这类武器的用法,如劈、扎、刺、砍等技术也随之产生。春秋战国时期,步骑兵兴起,长柄武器变短,短柄武器变长,武器的内容更加丰富,武术的技击性也进一步突出,同时,武术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视。
“武德”一词,最早见于《左传》:“武有
九流——武,农(1 / 10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不想错过《首先,我绝不可能是人渣》更新?安装我的书城专用APP,作者更新立即推送!终生免费,永无广告!可换源阅读!